今天是: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专业建设 >> 正文

环境设计专业建设

发布日期:2023-03-22    作者:建筑学院办公室     点击:


环境设计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拥有校级一流课程6项,校级优质课程4项,校级思政课程一项。这支年轻队伍具有敢拼敢想敢干的特质,2021年参与学校图书馆改建项目一项,2020年参与实训室改建项目一项。系部校外实体项目“沙漏餐饮空间设计、中山战国艺术展厅改造、邢台市鹿泉坑塘环境治理改造项目、石家庄市鹿泉区国山雅苑庭院设计等多项目。团队中三位教师具有室内设计师资格证,一位具有室内装饰设计师,两名工程师。双师型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7名,团队现有成员25人,全部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系部分内划分三个工作室(室内设计方向)(景观方向)(基础快题手绘)方向。分别由教师团队担任,并与企业长期合作实体项目为学生提供教学和企业锻炼的机会。

环境设计系校外专业带头人为田宝川教授。系主任封薇,骨干教师10名,团队任教以来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各级各类科(教)研项目30余项,出版发表专著6部、学术论文20篇,核心4篇,专利4项,并曾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指导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屡获全国大奖。环境设计团队成员均多年从事与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相关的教学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注重了解学科发展现状,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在科(教)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认可,为学院和专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环境设计专业团队非常重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特色、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大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力度,在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等方面正在积淀和完善。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本团队在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充实与提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团队学缘分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年龄分布适中,职称结构较好;该团队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优良。该团队科研意识浓厚,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跟踪学术前沿,发表了多篇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研论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二、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包括建筑室内方向和景观方向两个组成重要组成部分及艺术绘画,围绕建筑空间室内外环境设计使学生既能学习建筑室内的同时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融通。多年来从行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校企联合实训、职业核心技能培养。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在原有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基础上丰富了具体内容,在制定大纲、课内实训、教学创新、就业指导、创业讲座、培育示范创业团队等方面进行多项完善。根据环境设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创新学分管理实施细则,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实训方面增加了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室,将企业引入校园,学生学习与社会企业对接。同时,在学业创新训练、就业实战模拟、创业意识培训、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以学生的学业实践锻炼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夯实学业基础,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的专业特色,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证。

三、课程特色

环境设计现有校级一流课程《室内设计原理》、《庭院设计》《CAD》、《3DMAX》,校级思政课程《三大构成》。校级优质课程《室内设计原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紧紧围绕“项目牵动教学法”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加以展开,通过多种类型的案例项目在实战演练过程中渐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熟悉室内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四、改革措施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不断尝试、探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力求使学生真正做到由学生向设计师的蜕变,成为懂知识、有素质、具技能的专业人才。“项目牵动教学法”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室内设计教学团队极具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其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契合得更为紧密,“项目牵动”和“实战导入”的设计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是在理论基础夯实基础上的质变,是将设计思维转化成设计产品并加以应用的过程。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项目牵动”和“实战导入”无论是采用当期的实际案例类型项目,还是完成的实际案例类型项目、实地的调研案例类型项目、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相关的设计竞赛项目等哪种形式,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项目的适时介入,深化的是设计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注重的是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积极孕育,突显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础上实践动手能力的倾力打造,既可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对象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最有力的促使教学对象切实理解室内环境设计的本质与过程,继而全面提升教学对象的综合专业能力。

五、实践教学

首先,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通过见习、专业实习、艺术考察、毕业实习等环节稳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见习、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动员、下达任务、签订协议、设计创作、考核鉴定、总结汇报等);其次,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通过一些装饰装修设计机构为代表的多个校内“校企共建实训室”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校企相互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各自发挥应用人才培养作用;再次,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通过品牌设计机构建立示范实习基地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借此可以融入企业,感受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行业的操作流程,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真实参与案例设计创作;第四,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通过以公共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多个教师工作室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团队教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对学生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搭建了师生直接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建立了教师与学生更亲近的师徒关系;最后,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以及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形式和内容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总而言之,经多年的探探索和总结,室内设计教学团队已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强化技能为目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

室内设计教学团队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超星平台建立多个课程网络教学资料包,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文件上传、资源共享、辅导答疑、课程预习与总结、作业提交、分数公开等。此外,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的要求,团队成员还将辅助教学开展的图片、案例等资料,按照章节、难易、类别等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上传,形成了系统资源库。

未来专业建设

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目标,现拟定三年建设规划内容如下:

一、2023-2024学年建设

1.人才培养方面:对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基础上,推送1-2名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打造1名双师型教师,建立优秀教师激励机制。

2.人才引进方面:聘用1-2名符合环境设计教学团队建设发展需要,有较好发展潜力和工作业绩,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优秀教师。

3.科研方面:营造专业学术氛围,撰写并发表科(教)文章不少于3篇,有效转化科研成果。

4.竞赛获奖方面: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或专业展赛不少于3项,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备案学科竞赛项目不少于3项。

5.课程建设方面:促进形成校级一流课程1-2门,校级优质课程1-2门。

6.常规教学方面:落实“项目牵动教学法”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内容。

7.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校企共建实训室、示范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的使用力度,学生的融入率不低于环境设计专业总人数的50%。

二、2024-2025学年建设

1.人才培养方面:选派1-2名青年教师企业锻炼,增加室内设计方向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企业锻炼经历,打造1名双师型教师。

2.人才引进方面:引进或聘用1名高级职称骨干教师,提升教学团队软实力。

3.职称结构方面:1名教师评聘为副教授,5名以上青年教师评聘为讲师。

4.科研方面:提升专业学术氛围,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1-2次,获批或完成厅(局)级以上科(教)研项目不少于1项,撰写并发表科(教)文章不少于3篇,科学转化科研成果。

5.竞赛获奖方面: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或专业展赛不少于5项,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备案学科竞赛项目不少于5项。

6.课程建设方面:继续深化落实校级一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有效发挥精品课的引导、辐射作用。

7.常规教学方面:推进“项目牵动教学法”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贯彻实施。

8.实践教学方面:推进学生于校企共建实训室、示范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2025-2026学年建设

1.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室内设计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极具优势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培育教学名师1人或学术带头人1名。

2.人才引进方面:聘请高级职称骨干教师或行业专家1名,更新室内设计教学团队知识结构,提高团队学术水平,有效发挥高级人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职称结构方面:2名教师评聘为副教授或多名青年教师评聘为讲师。

4.科研方面:形成浓郁的专业学术氛围,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2次,获批或完成厅(局)级以上科(教)研项目不少于2项,撰写并发表科(教)文章不少于3篇,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5.竞赛获奖方面: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或专业展赛不少于5项,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备案学科竞赛项目不少于5项。

6.课程建设方面:强化优势,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扩大教学团队课程专业影响。

7.常规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分析“项目牵动教学法”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得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推广成果、改进不足,继而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专业能力。

8.实践教学方面:校企共建实训室、示范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平台,学生参与,构建完成以强化技能为目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