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专业建设 >> 正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

发布日期:2023-04-03    作者:建筑学院办公室     点击:


一、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广告会展印刷方面的创意设计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计,我国目前广告、会展、印刷、影像市场需要设计人员400万以上,而全国从业人员还不到100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仅为35万人。目前,我国广告会展业的设计、创意和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尤其缺乏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于2019年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25人,外聘教师19人,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含有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已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基础设施较齐全,建有完善的实验和实习场所,能够满足实验和实习教学需要。模型实验室、美术基础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3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以及专业设计教室。4年来,本专业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对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深化了校企合作,拓宽了实习、就业渠道。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拥有多项科研成果,积极发明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主动参与申请各级课题,发表多篇高质量专业论文。师生获得专业类竞赛奖励57次,包含米兰设计周大赛、GDC Award(平面设计在中国)、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并有《不染》《花开的幸福》等作品入选不同的作品展。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现代化理念和人才成长规律,紧扣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脉搏,积极响应新兴科技、新兴经济、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业态、新兴市场发展的新需求,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产业需求办学,全面提升内涵质量,培养大批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河北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十”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创建了突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专业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计划在3年内,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设计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面向新的职业化分流和应用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形成“基础教学+项目教学+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建设特色,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提高人才。

2. 具体目标

1)广泛的市场调研:通过对国家和河北省文化产业的背景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传媒行业和兄弟院校的调研,设计师及制作员岗位(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分析,确定应用技术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形成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

2)准确的专业定位:根据应用技术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确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

3)合理的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设计师、兄弟院校资深教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修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及职业标准对接。

4)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在“营造氛围、发挥潜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教育理念的统摄下,完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设计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展览展示、学科竞赛、考证创业等学生活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创意、会制作”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5)课程体系建设:将课程按照广告(企划)、UI设计等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重构,形成从策划、创意、设计到执行的项目制课程体系,依据专业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争取有1-2项课程建设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形成“基础教学+项目教学+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建设特色。

6)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运用调研法、讨论法、习作点评、作业展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修、访学、培训、下企业锻炼等途径,形成一支行业影响力大,专业方向涵盖面广,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8)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对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案的编写、课程考试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监控,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重点建设任务及内容

(一)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建立定期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机制,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建议。利用假期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要求实践教师同时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手工艺文创产业及数字媒体设计技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进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弄清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

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专业必须的设计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文创产品设计、短视频制作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并设置艺术鉴赏、创新思维表达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起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上层设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培养过程中协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与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学生的技术手段与表现能力。按照“项目组教学”及“小阶段小项目,大阶段大项目”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每个项目一本作品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更能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性拓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将课堂实训由校内延伸至校外,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加强对地方文化产业市场的了解和实践,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高层次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四)通过“项目化教学”,转变培养方式

依托“双重属性企业”的项目资源,开展实战性“项目化教学”。与广告协会等行业、企业联合举办平面设计大赛、展示设计大赛、影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运用视频、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将企业实境引入课堂,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积极开展主干课程(核心课程)的重点课程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加深共同育人,共同制定课程方案,切实增加学生进入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各级各类课程做到所有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计划、教案、试题库等其他教辅材料)网络化,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五)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模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践操作及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注重对学生创意、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六)通过“五个结合”,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打造与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五个结合”为特征,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国内背景和国际视野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通过专业带头人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与企业共同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地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制度化,构建团队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佳、德艺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七)通过“六方参与”,实施第三方评价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科教城管委会、专业评估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法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行毕业生五年发展轨迹跟踪制,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分析,为优化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调整与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 保障措施

修订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事前评审、事后评估制度。

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制度,一方面明确专任教师“理论-实践教授课时”、“项目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团队参与项目课时”等量化指标,保障专任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兼职教师“理论-实践教授课时”,保障了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修订学生实训实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生阶段性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践的课时、管理制度、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内容。

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以任务驱动为方法,将各项建设任务分解、重构,并进行合理分配,按时优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编制《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表》、《团队建设工作实施责任书》,将每一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人。

(二) 预期效果

1.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每个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3.在课程模块中嵌入相应的项目,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吸收与消化,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开发《文创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实训》等课程,增设《创意与表达》、《短视频制作》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设计是以服务市场和社会为目的的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将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为重点,将地方特色文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挖掘其文化内涵,让学生积极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到实 地进行观察与探索,学生全面了解地区的传统文化、 风俗习惯等,挖掘出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并进行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

5.加强专业教师与市场联系,建立教师与相关公司的长期联系,形成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参与社会商业项目的有效机制,使专业教师真实接触市场一线,了解市场专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发展,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聘请企业现场专家为兼职教师,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整合兄弟院校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大类的优势师资,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设计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6.加强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制定了学生课内、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具体规定,建立了实习、见习管理规定,制定了学生校内实践管理制度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确保了实践教学环节安全有序、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要认真落实制定学生校内实践、校外实习成绩及毕业设计的考核评定标准,对实践教学成效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



XML 地图